在这个信用额度遍地开花的时代,我却面临着“信用黑洞”的现实。朋友聚会,别人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他们的信用卡、花呗、京东白条,而我只能默默地吃着外卖。为什么他们都有信用额度?我却只有悔恨和反思。那是因为,我可能是世界上最难给银行带来收益的那一批人。
一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没有负债
银行和金融机构都喜欢有负债能力的人,他们能给银行带来利息收入。我这个人天生就有一种“贪财怕债”的体质,总觉得自己能省就省,能赚的就是自己的血汗钱,为什么要给别人赚钱呢?我长期以来的消费习惯都是赊账,结果就是在我这一辈子最大的“负债”可能就是欠朋友吃火锅的钱了。可是,这能怪我吗?我不就是贪生怕死地想在“负债”这种东西上少沾点边吗?
二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没有“资产”
在银行眼里,有资产的人就是能够增加银行资产的“金矿”。而我呢?我不仅没有资产,反而还“欠”着不少。家里那套房子是我父母的,车子也是租的,存款几乎没有,就连那辆自行车也是借同学的。我就像是一棵没有根基的树,风吹一下就倒,银行怎么可能愿意把信用额度给我这么“风轻云淡”的人呢?
三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“信用”太好了
银行喜欢借钱不还的人吗?我想他们不会这么想。但是我偏偏是那种“借钱不还”就是“失诚信”的人。朋友找我要钱,我肯定是尽快还;借钱给别人,我也会尽快还。这难道不是应该的吗?银行却觉得我很“老实”,所以不给我信用额度。我琢磨着,这难道是因为我太“老实”了?难道银行就喜欢借钱不还的人?
四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有很多“黑历史”
啊?并没有。因为我没有“黑历史”。我每天按时下班,按时吃饭,按时睡觉,从不加班,从不熬夜。每个月的工资卡上就那么点钱,怎么花都花不完,更不用提还有什么“黑历史”了。可是,这似乎成了一个悖论。没有黑历史,反而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。银行看来,我就是一个“不着边际”的人,没有“黑历史”也就意味着我没有“信誉度”,也就没有给我信用额度的理由。
五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太“完美”了
这听起来是不是很讽刺?银行就是喜欢那些有“瑕疵”的人。我这人就是太“完美”,没有“瑕疵”。我每个月的工资都按时存进银行账户,从不透支,从不逾期。可是,银行却觉得我太“完美”了,反而不给我信用额度。这似乎是一个悖论。完美的人反而成了“负资产”,银行怎么可能愿意把信用额度给我呢?
六、我没有“信用”,因为我太“谨慎”了
我这个人,就是太“保守”。我不会盲目消费,不会借钱不还,不会透支自己的信用。我从不认为信用额度是自己懒惰的挡箭牌。可是,银行却觉得我不够“冲动”,不够“豪爽”,不够“疯狂”。这似乎又是一个悖论。谨慎的人反而成了“负资产”,银行怎么可能愿意把信用额度给我呢?
结语
综上所述,我没有信用额度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。但我坚信,只要我坚持不懈,不断积累经验,总有一天能够突破“信用黑洞”,成为那个拥有信用额度的人。到那时,我一定不会辜负银行的信任,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是一个值得投资的人!